“Most potenti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ill not becom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f we respond to them early.”
—–InBrief: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
今天来接着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具体介绍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,以供大家参考。上篇请点击查看【怎样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(上)】。
学习找方法
上一篇说到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有的态度。
1. 理解并且接受【孩子】的负面情绪。
2. 理解并且接受【自己】的负面情绪。
3. 找到根本问题,因而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今天这篇就具体说说
4. 该怎么帮助孩子从根本解决问题
有时候家长会觉得这太费劲了,7岁以下又是做游戏,又是聊天,遇到事情明明用说教强硬方法几分钟解决的事情,偏偏用20分钟和孩子聊天,还一次两次看不到效果,还得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解决等方法。
但是,我反复在文章中强调,如果在低龄不刻意培养,那么大于7岁之后孩子出现的各种生活问题,你将会用双倍的时间解决,用更加复杂的方法练习,都还不一定效果显著。
7岁以下大人总觉得孩子还小,在情绪管理,习惯养成,情商培养上不太重视,反而在学习上拔苗助长,这是本末倒置。
今天你教1周的知识,再过1年他1天就学会了。可是这些软技能一旦错过小学阶段以下的黄金阶段,之后便很难弥补。
所以,在小苗还好拔的时候,要用对方法不要让它长大。对于情绪问题,预防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7岁以下是一滩液体状态的水泥,还没有成型,非常容易听取他人意见而改变。随着慢慢长大,液体水泥逐渐固化,你再想要改变则需要费更大的力气。
例子一
孩子做事情做不好发脾气
孩子在3岁遇到挫折的时候,经常会说I can’t do it! it won’t work! I messed it up! 这些全是负面情绪。这时候我们首先要肯定孩子受挫的情绪,不要置之不理或者说一些不具有同情心的话(这你都做不好?太笨了之类的)。
比如:在堆雪人的时候雪人头一直掉,孩子特别沮丧,会哭也会说这些话。这时候大人不要直接帮孩子堆好,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,而是通过大人引导,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。问问孩子,你觉得雪人的头为什么一直掉?孩子可能会说:“太沉了。” 家长再问:“那你觉得太沉了该怎么办?”孩子会说:“把它做小点”。家长说:“好,那我们来试试吧。”有时候这时就成功了。
也有可能又失败了。再问孩子:“雪人头变小了,还是掉,你觉得是为什么?”孩子会说:“好像脖子那里支撑不够。” 家长问:“那支撑不够咱们怎么办?” 孩子会说:“你扶着头,我再加点雪。” 家长说:“好。”
然后你和孩子一起,雪人堆成功了。在这个例子里,你没有代替孩子解决问题,而是让孩子感觉到问题是他自己解决的,而家长是引导帮忙的。从而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,她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事情。同时也建立了互相合作的亲子关系。
你在生活中运用的越多,你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。
在不断重复中,孩子可以学习到两点。
-
遇到问题我要尝试自己思考解决。
-
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有一种,第一种不好用,我们用第二种,第二种不好用,我们再用第三种。事情总有解决方法。
例子二
得不到东西时而产生的不满情绪
四岁出头的时候,孩子有一次早上又因为早饭给多少的问题而闹脾气,我在那天有些没有耐心说:“我已经给够你了,宝贝。每天都因为同样的问题闹脾气,我已经解释了无数遍,你每天还是在闹,我今天真的没有耐心了”。她很沮丧,非常生气的一边哭一边上楼把自己第一次关在房间里。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过。
过了10分钟,我稍微平复了自己的心情,上楼打开门。她一看我来了就更加委屈大哭。我问她:“你为什么把自己关起来”?此时我的语气并不是平和的。她不说话,还是哭。我尝试平稳自己说话态度,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一直不友好的说话,她是不会主动和我说话的。
所以,当我平复了自己心情之后,我才意识到她可能怕说错话,惹我更生气所以不说话。
我问她:“你是不是怕我生气”?孩子说:“是的”。我说:“妈妈答应你无论现在你说什么,我保证不生气”。孩子开始开口沟通了。(她之所以得到我的肯定就立刻开口说,是因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建立的信任感,我但凡说到的事情,哪怕任何一件小事从来没有一次失言过)。
孩子说,她之所以把自己关起来是因为她知道我生气了,她害怕如果继续呆在我身边,不知道自己又会唠叨什么会让我更生气。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和我沟通,这样就不会惹我生气了。
我和孩子约定,如果下次她再情绪失控或者我失控,我们都提醒对方让对方冷静5-10分钟,然后再来聊天沟通。
所以孩子之所以拒绝沟通是因为害怕自己说的话让大人生气,所以不沟通。他们的不沟通本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。
作为家长,我们要学习怎样和孩子沟通。通过4岁的这一次深入聊天,我们更加了解彼此,解除误会,这种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。
在4岁的时候,孩子可以乖乖的坐在那里,和家长深入沟通聊天1次就解决了问题,可是如果等到7岁,10岁,15岁?再去解决?孩子在刚开始都会拒绝沟通,不听你说话。就算你强制他坐下,他的负面情绪早已经把父母的言语屏蔽了。又成为无效沟通。
例子三
遇到问题觉得难想放弃
遇到学某样东西的时候总是遇到困难想放弃,很struggle,于是导致没有兴趣。这时候我的建议是如下:1.把难度降低,让孩子找到自信。2. 陪伴在孩子身边,用正面积极以及找新方法鼓励孩子继续前行。3. 坚持。如果方法用对了,坚持了,孩子就是不喜欢,再考虑放弃。
1. 难度降低。比如孩子认字,你的目标是一天10个字,孩子记不住,你也很焦虑,然后恶性循环,导致孩子失去兴趣。不妨把要求降低,让孩子找到自信,找到目标。
学习是可以上瘾的,学习也可以是一件好玩的事情。还有重要的就是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!这句话老生常谈,可做起来比登天还难。需要家长有足够强的意志力,判断力以及承担后果的勇气。才能不随波逐流。
-
比如:刚满4岁学数学,我换了好几种不同方法,5-10的运算就是不会,她也很struggle,没有自信。然后我们就用各种游戏玩5以内的,她有了自信再玩10的。每天我们在玩认字,数学,英语游戏的时候她都会一直拉着我说”more more more”. 刚开始写字也不好,发力不对,但我每次都鼓励她写字不在多,咱们今天就好好练习这几个。她有一点点进步,我都会表扬她:“你看这个竖写的比你昨天的好太多了,你看今天的结构比上次的要好,good job.”。孩子找到自信后,现在刚满5岁写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是一直要 “more more more”.
2. 陪伴在孩子身边,用适合孩子的方法鼓励孩子坚持。我想大家都遇到过孩子无法坚持做某些事情的时候。通常家长有两类。第一类是通过语言暴力强迫孩子坚持。第二类则是佛系,孩子不喜欢,那么就不学了。其实事情还有第三种解决方法,那就是孩子遇到坎坷,我们另辟蹊径,找原因,换方法,家长和孩子一起解决。
-
比如:孩子突然不喜欢上学,不喜欢学习某样东西。你以为就是孩子懒,但其实有可能是学校有人欺负他,或者和朋友闹矛盾,不喜欢这个老师,或者作业太难不会做。而不是真的不想上学不想写作业。所以知道原因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。
-
比如:孩子有段时间突然不想认字,于是我问孩子:“为什么不想认字呢?” 孩子说:“不像别的好玩”。我说:“好,那咱们今天先不认了,晚上我学习学习,咱们明天再来尝试。”孩子说:“好“。于是晚上我研究了新的教学方法,之前的认字方法我们已经用了4个月,她可能腻了。所以我加入新的游戏,加入了和以往不一样的元素。孩子重新爱上了认字。
3. 坚持。有时候家长会说,道理我都懂,并且我都用了,根本不管用。
这种情况有两点
1)在用任何方法尝试改变的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,遇到难题要自己尝试找解决方法,而不是轻易说行不通。
这也是我在写文章的难点,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结论都像冰山一角,你只看到了一角,而无法看到水面下的冰山。
每家的环境与生活方式都是独特的,孩子的性格也都不一样,所以没有一个方法能保证有用且立竿见影。
方法需要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,遇到新问题再想新的解决方法。
2)坚持的不够久。作为家长有时候我们都太着急看到效果,可教育这个事情却恰恰不能立竿见影。这些软技能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。所以我们总是目标感不明确,不知道往哪里走,该怎样走。
用锤子锤冰,你用同样的力前99下冰都没有碎,第100次你用了还是同样的力,冰却碎了。但试想如果你在前99下就放弃了呢?
教孩子学会爱自己
7岁以下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并且改变自己。如果我们不在孩子7岁以下多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技巧。那么等到7岁以上就会发现遇到事情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,父母也不知道该怎样让孩子和自己说话。等那个时候就不是一次情感的交流可以让孩子的心重新打开了。
从小和孩子一起,认识自我,接纳自己的优缺点,不完美,和自己和解,让自己快乐。4岁以下多注重行为问题和自理问题的培养。4岁以上则要多关注孩子精神与情绪的变化异常。
我们大人活了30几年有时候还是不接受自己,不懂得爱自己,不知道怎样能让自己快乐,精神充实。从而会变成活在别人眼中,被别人控制自己喜怒哀乐的玩偶。
只有不断学习和认识自己,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格。在面对外界的压力,才能做到独立思考不焦虑。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起来吧。grow with kids!
【儿童心理健康】的最后一篇文章会介绍我们从3岁就开始读的精挑细选的儿童图书以及拓展活动。